那些印象深刻的經歷

Huli
11 min readSep 18, 2021
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會想寫這篇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看到 Lin Simon 寫的關於那些影響我人生的重要轉捩點,第二個是今年我的 Medium 好像沒發什麼文章,總覺得應該來寫些東西,找回一下手感。

這篇想寫的是一些自身經歷,而且是印象深刻的那種。有沒有影響人生我不知道,但能在目前活過的人生中特別被記起,一定是有著特別的原因。大家就當作在看故事吧,有些其實我以前在其他文章也有寫過了,但沒關係,看過的話就再看一次吧。

底下的五段回憶以時間排序,ORDER BY created_at ASC。

創造的喜悅

在以前的文章裡面我應該有提過我第一次寫程式是在小學六年級。在開始學習以前,就像許多新手會做的一樣,上了論壇(程式設計俱樂部)發文問說應該怎麼開始,綜合一些建議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去書店翻翻看,看得順眼就帶回家」。

去書店以後開始找起 VB 相關的書籍,那時因為 C++/C 的大括號我看得頭很痛,所以早就已經決定要從比較簡單的 VB 開始。那時寫 VB 的人有大概六七成應該還在寫 VB6,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寫當時最新的 VB.net,我翻書的時候翻到一本叫做「Visual Basic 2005 完美的演繹」的書,覺得看起來滿不錯的,可以看懂,就回家上博客來訂書了。

等到書來了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環境建置,把該裝的東西都裝起來,然後按照書籍的教學一步步做出一個現在看來簡單到爆的程式。那個小程式總共有五個按鈕跟五個 label,按下按鈕之後,對應的 label 的字會改變。

雖然只是這樣簡單的功能,但那時的感覺我還依稀記得,大概就是「哇,我寫了一個會動的程式!太帥了吧!」,那是我初次體驗到寫程式的魅力以及「我只靠打字就可以創造出東西」的喜悅。

這就是我之後持續了十幾年的寫程式生涯的開端。

類似的喜悅再次發生,已經是高二的時候了,完全不熟物件導向的我胡亂地寫著 Java,用 J2ME 寫了一個可以在手機上面跑的藍芽連線橋牌對戰程式。

我到現在還是有點驚訝為什麼當時寫得出來,明明我就不懂 Java 也不懂藍芽連線,撲克牌的圖片也是網路上隨便找來的,總之就是一直查資料一直 debug,最後居然真的做出了個可以動的東西。

永遠都不可能超越的人

從國中開始,我就有在參加一些資訊競賽。

先跟不知道什麼是資訊競賽的讀者們講解一下,資訊競賽比的寫程式不是「寫應用程式」,題目不會是寫一個 App 或是寫一個網站出來,而是比「寫程式解題目」,參賽者的目標就是透過寫程式去解決那些問題。

舉例來說,問題可能會像是:「今天給你三個數 a, b, c,請求出裡面的最大值」,用肉眼看大家都看得出來,但今天要用程式來解,所以你的程式要先讀取三個值,算出答案之後輸出,要通過主辦單位預先準備好的測試資料才算答對。

測試資料就是輸入以及正確的輸出,例如說 1, 7, 5 這組測試資料的正確輸出就是 7,背後可能會有上萬筆或更多準備好的測試資料,要確保你的程式針對每一筆輸入都產生正確的輸出。

到了高中之後也還是有陸陸續續在參賽,而這條路如果走到最頂尖,就是成為國手,代表台灣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每年的比賽基本上就是地區賽(例如說北市賽之類的,台北市學校之間的對決),贏了可以進全國賽,全國賽贏了就進入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的選訓營,簡稱 TOI。

除了全國賽的前十名以外,還會另外舉辦選拔,叫做 TOI 入營考,取成績最高的 20 名,總共 30 人進入 TOI。而高一的我擠進了那 20 人的窄門,順利地進入了選訓營。

選訓營一共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兩週,這兩週全部人都會住在師大的學生宿舍,平常白天就是在師大的電腦教室上課,以及準備每週一次的模擬考。第一階段結束時根據模擬考成績取前 12 名進入第二階段,再集訓兩週以後取前 4 名做為國手,代表國家出去參加比賽。

我高一的時候在第一階段止步,沒記錯的話最後成績是吊車尾的。

那兩週是記憶非常深刻的兩週,全台灣的資訊競賽強者都在這裡了。而有些人,你會覺得你一輩子都無法在這個領域超越他,就是強到爆炸。

《台大資工系紀實與心得 (1) — 天賦與實力的落差》中有提到所謂的「電神與裝弱文化」,我覺得倒也不是真的裝弱,而是見識過更強的存在。我心目中的強者,他心中也有比他更厲害的人,而那個人心中也有,就算是領域頂尖的人物,應該也還是有幾個是實力差不多的,甚至每個人都在某一塊特別專精。

在這種狀況之下,是不會認為自己厲害的,這算是一種冒牌者症候群嗎?客觀來看確實處在一個很厲害的位置,但主觀來看並不覺得自己有哪裡特別出眾,因為跟心目中的強者比起來,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聽說有些從小都第一名的人到了第一志願高中或大學之後會很不習慣,因為自己不再是最厲害的那一個了,有些人無論你怎麼努力就是超越不了。我的話在高中就看過這群我認為永遠都贏不了的人了,所以沒有這種困擾。

話說回來,這樣的行為該叫做「認清自我」還是「畫地自限」?會不會因為這種念頭,所以就不再努力了?這我覺得好像倒不至於,因為那是個興趣。即使知道有人比我更厲害,而且我怎麼努力都超越不了,我還是會繼續做下去,繼續寫程式,因為那是興趣。

不過如果不是因為興趣,而是因為比賽的話,我就不知道了。在許多事情上,我是沒有這種一較高下的心情的。做好自己就行了。

我是自由的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為了升學衝刺,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選擇參加暑期輔導,跟著老師一起準備大考,把握最後的暑假。而那時的我並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不想參加的理由,大概是因為國中參加了暑期輔導之後我覺得沒太大幫助,有點浪費時間。我想自己念書,或是趁暑假的時候邊唸書邊耍廢。沒有「玩」這個理由,因為同學都參加了,也沒人陪我玩。

於是我找了個下課時間跑去問老師說:「老師,我可以不參加暑期輔導嗎?」,導師的回覆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他說:「其實你不需要經過我的同意,你已經 17 歲了,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你想清楚就好」

對啊,為什麼我需要別人的同意才能決定要不要參加?這本來就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所以我要說的應該是「老師,我決定不要參加暑期輔導」這種肯定句,而不是疑問句。

就在那個瞬間,跟艾主席一樣,我覺得我是自由的。

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慢慢找回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這是我的人生,由我來決定要做什麼。其他人可以給建議,但做決定的是我。

而多年之後,這也影響了休學那個決定。不過休學並不在這篇文章的範疇當中就是了,對我來說那個印象反而沒那麼深刻。

「很新創」的新創公司

從以前開始我就一直在新創公司工作。

我的第二份實習在我大二的時候,是做旅遊的新創公司,產品是一個民宿的訂房平台以及管理後台,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上寫網頁程式,用著還沒有很熟悉的 PHP 以及 jQuery。

由於這個產品要直接去跟民宿推銷,因此寒假實習時的地點在墾丁,包住,直接住某個民宿的房間一個月左右,每天就是學學寫 code 然後修 bug,就跟一般工程師沒兩樣。

而半年之後到了暑假,公司的重心轉往花蓮,在花蓮租了一間四房兩廳的屋子,總共 10 個人左右,在同一個屋簷下工作以及居住。

每天的行程很固定,早上根據排好的名單出去買早餐回來給大家吃,吃完之後就直接在長桌上面辦公,開始寫 code 修 bug,中午一樣兩三個人出去買便當,吃完之後繼續工作,一直到晚上六點半左右下班。

晚上好像都是出去吃比較多,一群人騎著機車去覓食,有時候還會去花蓮的海邊走走,那樣的生活其實挺愜意的。而有時候也會辦個讀書會,大家聚在客廳聽著老闆分享他偶像的故事,或是大家一起玩個德州撲克之類的。

那段回憶之所以難忘,是因為它符合了我心中對於「新創公司」的形象,就是幾個員工聚在一起,做著心目中理想的產品,設備簡陋了些,公司也沒什麼制度,但是大家彼此之間感情都很不錯,做起事來也很開心。有種在宿舍創業的那種感覺,早期可能有點辛苦但不會覺得累。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加入這麼早期的新創公司。這之後雖然也都還是在新創居多,但加入時人數也都至少有 40 人以上了,已經過了新創最好玩、印象最深刻但也最容易倒閉的草創初期。

自由的可貴與跨出同溫層

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有人猜得出是當兵吧?

要講我當兵的經歷之前,要先講講時空背景。首先,民國 83 年以後出生的人是當四個月的兵,而四個月的會一起當,我是 83 年 1 月前半段出生,所以我去當兵的時候,我一定是同梯裡面年紀數一數二大的。

再來,我是大二休學以後就去當兵的。綜合前面那點,可以知道同梯的人絕對不可能超過大二(除非是跳級啦)。因此,那時候會去當兵的人,要嘛就是跟我一樣大學唸到休學,要嘛就是高中職剛畢業,或甚至根本沒有畢業,才會跑來當兵。

對我來說,我同梯們所生活的世界跟我是截然不同的。對他們來說當兵是同溫層,對我則完全不然。

還記得第一次洗澡時,大家陸續脫掉了衣服,我就看到每一個都刺龍刺鳳的。平常在聊天時我幾乎都是抱持著一種增廣見聞的心態在聽他們說話,他們聊女人,聊改車,或甚至是聊自己的案底。

是的,裡面有幾個是有進過少年輔育院的,而他們的經歷對我來說確實是眼界大開,如果不是因為當兵,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個異溫層。

在軍中的那段時光,也體驗到了自由的可貴,這邊我直接貼以前寫在臉書的心得文好了:

大約十天了。

我還記得,上個禮拜坐上開往苗栗的火車,坐上開往斗換坪的遊覽車,上車時的不安與緊張的心情。

當兵好玩嗎?不好玩,真的不好玩。

或許過個幾年回頭看會覺得別有一番風味,但哪些事情不是這樣?事情經歷過以後就過去了,當初的複雜心情也會被時間稀釋到淡的幾乎回想不起來。

在裡面感受最深的,就是自由,只有在裡面才會體驗到自由的可貴,因為在那邊你整天都必須按表操課,起床、盥洗、排隊、上課、午餐、午睡、上課、運動、晚餐、洗澡、睡覺,都有著固定的行程,牙刷跟牙膏怎麼擺也有規定,櫃子裡的衣服開口朝哪放哪邊也有規定,跟長官答話或是吃飯時的坐姿也有規定,總之軍中就是一堆,一堆的規定。

在裡面我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像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時間就是晚上就寢到睡著以前;我們大約是 9 點 45 分要到床上睡覺,但我不會馬上睡著,我習慣花一點時間想些事情,或是想念某些人事物,然後等到 10 點整,營區會放費玉清的晚安曲,我會聽完再睡,偶爾還會心裡跟著默唱幾句。

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因為這代表的一天的結束,代表著一天又過去了。

突然發現前面打的好像我很憂鬱很鬱悶似的,但其實還好,偶爾有點鬱悶而已,因為失去自由真的不會讓人太開心,何況我明天要收假回去了,但大多數其實沒什麼心情,就平平淡淡的。

在軍中操課滿累的,3.5 公斤的真槍拿久了手真的超痠,全副武裝帶頭盔也是滿頭大汗,儘管現在是冬天,但苗栗的天氣還是很不錯,幾乎每天都豔陽高照。除此之外,讓我困擾的是要背一堆東西,單戰報告詞或是軍歌歌詞,之前軍歌歌詞大家沒背熟,早點名的時候唱的零零落落,結果魔鬼班長立刻下令,晚上就寢前一人交五遍罰寫給他。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根本就是國中生,而軍隊就是學校,只是是管理更嚴格而且沒有自由還要強制住校的學校。你在學校上課睡覺可能被老師點名起來罰站,但你也不會怕或怎樣,但是在軍隊你要是敢這樣,被點到可能就是被班長幹到飛高高,會用超大音量跟很兇的語氣斥責你。

我還沒有被這樣單獨點過,我也希望在結訓以前都不要,那感覺滿可怕的,而且我一定會被他們的超大音量嚇到。

當兵的生活就是很規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為什麼?因為軍隊裡面有所謂的連坐法,就是一人犯錯整連受罰,你自己踏步踏得很好,答數答得很好,軍歌唱得很好,但只要其他人零零落落,就是大家一起重練一起基本教練,一直立正稍息立正稍息。

軍隊裡面只有整體,沒有個人。

而且天兵實在是滿多的,超級多,能天成那樣也是不太容易。

在裡面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那些同袍了,很多都是有在混的,常常在旁邊聽他們講話,像是被關的經驗,或是當酒店圍事的工作內容跟薪水待遇,或之前打群架的經歷等等,他們都很好相處,而且感覺超重義氣,講話也很靠背很好笑,認識他們應該是去從軍的最大收穫。

明天要收假了,微鬱悶。

但之後好像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放,每次都可以倒數五天,應該會好過很多。

七年後再回頭看那段時光,確實別有一番風味沒錯。前人說得對,給我一百萬換取當兵的回憶,不要;那一百萬叫我再當一次呢?我也不要。

話說當兵時最幸運的事莫過於第一階段時居然碰到同樣是附中的學弟,第二階段時又碰到了一個,而且朋友圈還有重疊,真的是很巧。

上面這五段都是我時不時會想起的回憶,是每當提及到「印象深刻」時就會想到的經歷。如果在看文章的你也有把對自己印象深刻的經歷寫起來,請務必讓我知道,我會去看的。

--

--

Huli

重度拖延症患者,興趣是光想不做,有很多想做的事,卻幾乎都沒有執行。相信分享與交流可以讓世界更美好。想持續關注可以追蹤這個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uli.blog ,Medium 文章列表請參考:https://aszx87410.github.io/blog/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