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引路人計畫失敗心得

Huli
7 min readOct 2, 2020

一年前,我在 Medium 上面發布了這篇文章:

內容主要是我想當 mentor 所以在找 mentee,可以指導的範圍大概是:

  1. 特定主題研究及技術文章撰寫
  2. 技術相關小遊戲製作
  3. 做 side project 並且開源
  4. 其他技術問題
  5. 職涯相關問題

過了一年,該是時候跟大家報告結果了(雖然標題已經有了就是了)。在報告結果之前,我們先跟著時間回顧一下這個計畫吧。

計畫初期(2019 年 8 月)

這個計畫大約 46 個人報名,一共有 22 位錄取。

計畫開始的時候我先把大家拉到了 slack 群組裡面,並且寫了一份計畫的說明:https://github.com/aszx87410/mentorship-program

之後花了大概兩週的時間跟大多數人語音通話過,主要就是溝通一下對這個計畫的期待,以及確認我可以幫忙的地方,也花了些時間跟每一個人確認之後想要做的主題,有些人會想做一個小專案,有些人則是寫文章之類的。

接著有關於這個計畫進行的方式,當初的流程是這樣:

  1. 根據自己訂的進度做出東西
  2. 碰到問題找我討論,把問題寫成文字丟給我(沒問題可跳過此步驟)
  3. 我會找時間回覆你,為了避免多次 round-trip,請把問題寫清楚
  4. 寫進度報告 po issue,說明討論內容以及當前進度跟下週進度
  5. 回到第 1 步

基本上每週都會要求要有一些進度,然後簡單寫一下自己的進度,有問題就可以跑來問我找我討論,沒問題的話就繼續跟著自己進度走就好。

就這樣子試跑了一個月以後,我發現成效不彰,效果還滿差的。

我自己猜測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個是想像跟現實是兩回事。很多人在報名之前,可能只有想到好的那一面,想說自己可以成長多少,但是卻忘記了要付出的時間與精力。

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正職工作的,所以可以利用的時間基本上就是下班後還有假日。有些人其實之前並沒有利用這些時間進修過,所以真的體驗過才知道那是多困難的一件事,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再來,我在開這計畫之前,我以為大家缺的是一個導師,是一個能讓人發問以及討論問題的人。但我後來發現對其中一部分的人來說並不是如此,他們缺的是一個可以督促他們的人。

在兩者有什麼不同?如果你要找一個跟你討論問題的人,你必須先準備好問題,必須先碰到過問題;要碰到問題,就必須自己動手去做過。但如果什麼東西都還沒開始做,是沒有問題可以問的。

而有些人就是處在這個狀態,因為還沒開始,所以沒問題可以問,也不知道該討論什麼。因此後來我有改變了一下做法,試著當那個督促的人,看能不能幫大家多少增加一些動力。

計畫中期

之後有八成左右的互動,都是這樣發展的:

  1. 學生提了要做某個東西,我看過之後說 ok 沒問題,進度自己抓一下就好
  2. 一週過後,在實作上碰到問題就會來找我討論,如果沒有的話就是自己 po 說做了些什麼,然後我會看一下
  3. 一週又過去了,繼續來找我討論進度跟問問題
  4. 然後某一週,就不見了

大概從這個時候開始,整個計畫就差不多可以宣告失敗了。

雖然說是為期一年的計畫,但大概過了兩三個月之後,參與的人就只剩 4, 5 個了。一年過後,只剩下 2 個完整跟完的。

計畫後期

跟中期其實差不多,還是維持一樣的模式,就是你要先準備好東西來找我討論,否則我也不會主動去找你。

跟中期的差別就是人數愈來愈少。

失敗原因

我自己覺得這個計畫最失敗的點,就是我自己可能也還沒想得很清楚我要做什麼。當初的想法就只是,好像自己可以提供一些資源來做些什麼,能夠解惑一些疑難雜症之類的。

但實際跑過之後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多問題需要被幫忙。對很多人來說,問題都只是非常短暫的。例如說剛好要換工作所以有問題,或者是工作上剛好這邊有問題,但除了這幾個時間點以外,其他時候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因此,如果只是想提供這種顧問諮詢服務,之前的請我吃飯企劃其實效益還比較大,一頓飯就可以解決了。

再來還有個問題我覺得跟我的個性有關,因為通常在看學生的一些專案進度時,我最常說的就是:「這個不錯」或是「這個 ok,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就真的覺得沒什麼問題。

我就會覺得你現在這樣寫也不錯,換個寫法也 ok,換個切入點也可以。只要在技術上的描述沒有什麼明顯的錯誤,你的寫作風格要怎麼寫我不會干涉。可以是那種百科全書式的筆記文章,也可以是充滿一堆 meme 跟電影台詞的幽默文章,也可以是被技術文章耽誤的輕小說家,把技術文當小說來寫。

因為我真的覺得都可以。

但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可能有些人覺得並沒有得到什麼特別的收穫。

最後,這個計畫最失敗的點,就是兩敗俱傷。因為我覺得我沒做到什麼,然後一開始來參加的那些學生也覺得自己沒做到事情,然後可能還會對淡出這個計畫感到有點抱歉。

所以沒有人從中獲益,他們沒有,我也沒有。

不過有跟完的兩個學生應該是有得到一些東西的,底下是他們的心得:

學生心得 #1

好快,『前端引路人計畫』已經快一年了,一年前我希望多學習前端的技能,剛好 Huli 有這樣的計畫,在報名的當下,我明瞭 Huli 的教法是適合我的,大大的教學理念我也認同,所以沒有太多的猶豫就報名了這個計畫。

計畫進行的方式:
1. 每週報告進度
每週報告的方式我覺得蠻好的,因為平日要上班,每週報告壓力不會太大,也不會太放鬆,淺意識我會記得我在參加一個計畫

2. 自己定目標
自己定目標,也是一個學習,每個禮拜日確認自己訂的每週目標是否有達成,如果沒有,下次要怎麼避免(我通常就是把每週的進度減少),找出一個自己可以執行的學習計畫。

3. 有問題就直接留言問大大
Huli 大大一如往常給了許多好的學習建議,非常謝謝

建議:
如果真的有什麼建議,或許是可以固定一段時間,例如兩個月或三個月,有一個比較正式,直接的交換意見,但其實我也不是很確定,因為文字訊息一樣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所以不是太確定這樣的行為,可以帶來什麼效益

心得收穫:
因為把計畫的百分之七十時間,用來追程式導師線上課程,這堂課本來就有很好的課程安排,所以大部分的主題,並不需要自己花時間找資料,這或許也幫忙了我把心思放在安排課程進度與學習上。最近又開始通車看大大的文章,再次看到大大提到的,如果你想某個技能變厲害,就必須付出時間去練習。參與這個計畫,真的必須付出相當多的時間,有時 delay 我會工作請假把課程補起來,總的來說,我是覺得時間很不夠,假日我都待在家追進度。如果說參與這個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那應該是認識學習的方法與持續學習的習慣。也再次謝謝大大無私地開了這個計畫。

學生心得 #2

請參考:

結語

經過這次之後,我覺得我暫時不適合這種模式,所以引路人也不會有第二期。我比較適合的可能還是一直有在持續做的教學模式,我來教,你來學,而不是像我原本預期的 mentor 制可以互相討論問題之類的。

所以之後比較有可能走的方向是規劃一些給已經有工作經驗的工程師來上的課,藉由這些課程來提升技術,讓技術能力能有所成長。除了技術能力以外,有什麼其他問題也可以順便問我,以技術為主,其他疑難雜症為輔,或許這是目前比較適合我的。

最後,感謝曾經有報名以及有錄取的前端引路人計劃的學生們。

--

--

Huli

重度拖延症患者,興趣是光想不做,有很多想做的事,卻幾乎都沒有執行。相信分享與交流可以讓世界更美好。想持續關注可以追蹤這個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uli.blog ,Medium 文章列表請參考:https://aszx87410.github.io/blog/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