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天,我會歸隱山林

Huli
6 min readNov 14, 2019
德國某個地方的天空

想寫這篇一陣子了,但害怕沒辦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遲遲沒有動手。

若是一直這樣下去,可能永遠都不會開始寫吧,因為永遠都沒有「覺得自己可以完整表達」的那一天。

沒差,反正文章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先寫了再說。

先來講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篇文章好了,這是之前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在思考的東西,但跟日本沒什麼關係,純粹是因為旅遊放空所以比較容易思考一些問題,而且把時間拉長可以想得更仔細一點。

那時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我在(職涯上)追求的是什麼?

是薪水嗎?好像每次換工作薪水就要更高。是地位嗎?往更好的公司跳,證明自己比較厲害…等一下,可是為什麼在更好的公司就能證明自己比較厲害?或者說,厲不厲害這種事情,只能靠「進去更好的公司」來證明嗎?

聽起來好像有點合理,畢竟人人都可以說自己很厲害,但是有個客觀的證據才能佐證這件事。也不一定要是待在厲害的公司,也可以是做過的事情很厲害或是完成的作品很猛之類的。

談到「證明自己」這件事,在《程式相關問題一網打盡:談自學、轉職、出國、職涯、教學、補習、騙錢、產業以及努力》有提到我做教學的理由:

我做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幫你實現你的夢想,不是為了賺你錢,也幾乎不管你到底為什麼想當工程師,也不管這個產業之後會如何,我覺得那些不關我的事。

我想做的只是自我實現,想證明我很能教,證明我的教學比任何人都厲害。

這可以從兩個方向去談。

第一個是,如果證明不了呢?如果這是一條永無止盡的路呢?或許可以證明在 A 上面你比較強,但 B 呢?C 呢?會不會永遠不可能達成這件事?會不會「壓倒性的勝利」在某些領域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是,證明自己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要證明自己?是因為要透過外部來肯定自己的價值嗎?這些東西是不是沒辦法從內在產生?

我原本以為我已經滿「出世」的了,而且脫離了滿多人的那種「單一成功價值觀」,例如說薪水高就是比較厲害,當醫生就是比種田好。

但當我仔細想想之後,才發現自己好像沒有脫離這種我不喜歡的思維,因為我仍然在追求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公司,暗自覺得這樣比較「成功」,這樣能夠證明自己比較厲害。

可是一旦有了這種競爭思維,會發現這是永無止盡的,這是永遠都走不完的一條路。想到這邊就覺得好絕望喔,為什麼我要卡在一個我不想待的無窮迴圈裡面,我不想這樣。

之前有跟朋友聊過這問題,他覺得這取決於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比如說我當工程師跟薪水無關,只是純粹喜歡寫程式。所以不是因為薪水高才去當工程師,而是當了工程師所以薪水高。公司也是,我只是想找一個更好的、更有挑戰性的環境讓我發展,而不是為了薪水才進去。

可是一旦我開始做這件事,就會有想要跟別人競爭的心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一開始會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那陣子看到好多臉書廣告,都是那種什麼旅美工程師的分享講座之類的,講說自己怎麼進 FAANG,然後講者的簡介看起來都很厲害之類的。

在街上隨意找路人評比我跟他們,應該十個裡面會有九個會覺得進去 FAANG 的他們比較厲害,但我自己覺得我不會比他們差。大概就是一種不服輸的心態吧?我也不知道。甚至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要拿自己跟他們比較。

這個前面講過了,我以為我跳脫了卻沒有,我還處在那種「單一成功價值觀」,只是「單一」的定義不一樣而已。

總之想著想著就覺得好煩喔,好像只有幾種選擇。要嘛就是認清自己就是那麼愛競爭那麼好勝,然後不斷往上爬。但這就是永無止盡的,永遠都有更高的地方在等著你,想到這邊就覺得好累。

第二種就是果斷放棄,不要爭了,有什麼好爭的。

那就歸隱山林吧,找個地方種種田泡泡茶什麼的,過著養老的生活。

不過說起來簡單,事實上也只是「幻想出來的歸隱山林」而已,很有可能根本沒那麼簡單,而且有可能那種生活我也過不太下去。

在教學的時候,我的學生們也會有互相比較的心態,看到很多同學進度都在前面但自己卻落後,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比較弱?是不是沒辦法轉職成功?我都告訴他們說:「好好看著自己就好」,只要每天都有在成長就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但「好好看著自己」其實也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無論你想不想,有時候就是會被周遭給干擾,就是沒辦法只看著自己。

之前去六角學院分享的時候,校長洧杰被問到關於競爭對手的看法時,是這樣說的(非原話,但大意差不多):

「六角沒有競爭對手。你們以為的競爭對手,對六角而言都是合作對象。我希望六角的學生接觸到更多好的資源,所以有好的講師都請推薦給我,我會找他們來分享。在六角眼中沒有競爭對手,只有學生。」

我聽到這段話的時候真的是覺得高下立判,當我還在把所有其他程式課程當作潛在對手,想要做出「最好的教學」,證明我的教學比任何人都厲害的時候,六角只把目光放在學生身上,想著怎麼讓學生更好。

這個出發點就很不一樣了,我的目標是做出厲害的教學,而這厲害的教學連帶會讓學生變得更好;而六角是從「怎麼讓學生變得更好」為出發點,再去想說要做什麼。

雖然以結果來看,學生都會變得更好,但總感覺洧杰那樣的想法高度更高,看到的東西能夠更廣。

好,寫到這邊不知道怎麼收尾,那乾脆就不收了吧。總之這篇就是記錄一些零碎的想法,因為我自己也還沒完全想清楚(或許也沒有那一天)。

後記

在我寫這篇不知所云的文章過了一兩個月以後,我偶然間接觸到了極簡主義,發現我還滿喜歡且認同那樣的想法,雖然看似與這篇文章的主題沒什麼關係,但其實不然。

在看極簡主義的紀錄片的時候,裡面提到現在的社會風氣被塑造成要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儘管你從未想過是否真的需要,所以極簡主義讓自己從這些物質生活中解脫,把那些不重要的東西通通丟掉,只留下必要的。

我覺得這樣做也是一種「歸隱山林」,而且是心境上的歸隱。如果能夠把社交平台也一起丟掉的話,好像就看不到那些競爭對象,就沒有競爭的問題了(眼不見為淨?),也能夠好好地看著自己。不過有好有壞啦,沒有競爭的話,搞不好進步也會變緩慢,或是一個懶惰的話也有可能毫無進步。

總之我也開始丟東西,把手機裡的 App 跟照片也幾乎刪光了,IG 也刪一週了,覺得越丟越開心,好像所有包袱都不見了,之後也預計要把 Facebook 還有 Messenger 一起砍掉。總之我滿喜歡現在的生活,或許等過一陣子可以再跟大家分享我到底丟了哪些東西以及有了哪些影響。

--

--

Huli

重度拖延症患者,興趣是光想不做,有很多想做的事,卻幾乎都沒有執行。相信分享與交流可以讓世界更美好。想持續關注可以追蹤這個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uli.blog ,Medium 文章列表請參考:https://aszx87410.github.io/blog/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