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果我離職…」的角度思考工作

Huli
Jan 22, 2022

--

Photo by Asmut Dante on Unsplash

在思考一些事情的時候,如果有個核心精神,通常都能讓自己更聚焦,也更明確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

像是我以前就寫過一個核心精神是:「幫助以前的自己」,例如說 onboarding guide,如果我進公司的時候沒有這個東西,那我就會想寫一份,因為我要幫助以前的自己,幫助「進公司以後不知道如何開始」的那個我;雖然說我沒辦法重新再 on board 一次,但至少之後的新人可以參考我寫的指南。

除了這個之外,有些假想情境也能達到類似效果,幫助自己找到工作上的目標,今天想來提兩個我覺得滿有用的情境。

第一個是:「如果你今天離職了開始找下一份工作,你會希望履歷上有哪些成就?

這個問題其實跟「你想從這份工作上獲得什麼?」有點類似,但我覺得又更為具體,而具體的好處就是比較容易能想像中畫面,就會更容易回答。

我認為這問題之所以好,是因為回答會直接影響到你目前怎麼看待你做的事情,以及你應該要完成哪些成果,達到什麼樣子的目標。

舉例來說,假設我現在的工作是負責一個 UI library 的開發,我希望我在找下一份工作的時候,履歷上的工作內容可以寫得越完整越好,就會越加分,像是這樣:「負責 UI library 開發,採用 monorepo 維護各個元件,導入 storybook 與設計師協作以及整合 Jest 進行測試」

我能很明確想像出下次求職時,我希望能在履歷上看到的東西,再從這個東西反推回我現在應該要做些什麼。以上面的範例來說的話,我現在應該把 UI library 的整體架構跟實作細節都理解得更透徹,才能幫助我下次面試的時候表現更好,證明我對 UI library 這個專案理解的夠深。

反之,如果我現在的工作內容在履歷上根本不值得一提,寫了也不會加分,那我就必須思考是不是現在的工作內容哪裡出了錯,或是整個方向都錯了,也可以跟主管討論是否有調整的空間。

所以說,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現在的工作內容對未來是否有幫助,想像一下你下次面試時希望自己能拿出怎樣的履歷,上面寫著哪些曾經做過的事情,達成了哪些目標,接著就可以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其實這有點像是「五年後的你會在哪裡?做些什麼?」,但我覺得具體很多,沒有這麼難回答,而且對思考現有的工作內容會更有幫助一點。

第二個假想情境則是:「如果你明天要離職了,那你要怎麼確保留下的同事可以接手你的工作?」,或也可以換個角度想:「如果同事明天離職,你希望他留下哪些東西給你?

假設我同事明天要離職了,我會希望他留下許多文件,包括:

  1. 某某專案該怎麼建置環境,怎麼開發
  2. 某某專案的架構大概是怎樣
  3. 某某專案該怎麼部署
  4. 某某專案的開發流程為何
  5. 某某專案有沒有哪些需要特別留意的點

如果能留下這些文件,會對我很有幫助,我就不用從頭開始研究,可以快速地交接專案。那既然我會希望同事離職時留下這些資料,我就應該以身作則,自己在離職時也要這樣做。

不過,其實這並不是離職後才能做的事情,而是現在就可以開始做,對吧?從現在就開始寫文件,紀錄專案的一些東西,等到離職時就只需要再確認一遍是否有更新到最新狀況,因為有了平日的累積,所以方便許多。

不過文件這件事情,第一個困難的點在於開始寫,第二個困難的點在於維護,有些文件雖然存在,但沒有更新到最新狀態,這樣文件跟實作不同步的狀況其實也滿頭痛的。

所以文件最好都寫一些比較大架構的東西,例如說系統架構可能就不會時常動,或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例如說某某系統的邏輯很複雜,處理的時候要小心之類的,至於更細節的實作,就交給程式碼去展現吧。

這篇簡單記錄一下近期在工作上的一些心得,文中提到的兩個情境都是以「離職」做為出發點,促使自己去思考在「現職」應該做些什麼,我自己覺得還滿有用的,因為情境都很具體,所以也比較好想像。

如果你也有什麼類似的情境可以幫助自己把現在的工作做得更好,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

--

--

Huli

重度拖延症患者,興趣是光想不做,有很多想做的事,卻幾乎都沒有執行。相信分享與交流可以讓世界更美好。想持續關注可以追蹤這個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uli.blog ,Medium 文章列表請參考:https://aszx87410.github.io/blog/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