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系列文的下集,如果沒看過上集的可以點這邊:旅行的意義(上):寫在遊日本、越南與美國後。
上集去了日本三個禮拜,越南兩個禮拜然後美國一個月左右。
下集去了阿布達比跟杜拜各玩了三天,去了歐洲(法國巴黎、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柏林、慕尼黑、瑞士蘇黎世、義大利米蘭、布雷西亞、威尼斯、西班牙巴塞隆納)五個禮拜,韓國(首爾、仁川、釜山、大邱、大田)兩個禮拜。
基本上對於旅遊的感想跟之前寫的差不多,認為旅遊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這趟旅行一樣十分隨意,基本上都是前一天才決定隔天要去哪裡,如果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就待在飯店裡用電腦,看看 YouTube 打發時間,跟我在台灣的生活差不多。
先來講講這次旅遊的一些心得。
自由行與跟團
我有一度思考了一下,以我這種隨意玩的個性,是不是跟團其實也不錯?反正不用帶腦,都跟著旅行團走就好了,連午餐晚餐要吃什麼都不用思考,十分方便。
這次去慕尼黑的時候有跟了一個網路上買的新天鵝堡團,是一整天的行程,結果一跟團就發現自己還是比較適合自由行。
跟團是很方便沒錯,不用查交通資訊跟景點,都讓旅行社負責就好。
但團體就是有利有弊,弊就是必須受制於其他人,例如說集合的時候要等,然後行程中有哪個地方想停留久一點或短一點也沒辦法,跟團就是這樣,行程是死的,然後都要團體活動。
但我不喜歡這種受制於其他人的感覺,我想要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的自由。
歐美與亞洲
之前去日本跟美國的時候,我比較喜歡日本。這次去歐美跟韓國,我也比較喜歡韓國。在旅遊方面,目前我最喜歡的應該就是東北亞(日本跟韓國)吧。
以下提幾點理由。
治安
其實我這次去歐洲沒有感覺到治安有特別差,但可能是因為我特別小心。我出門不帶包包的,就穿一件風衣外套,然後錢包手機放外套口袋裡(有拉鍊可以拉起來),這麼輕便的裝備再加上我也不太拍照,看起來應該不太像觀光客。
但儘管如此,我還是親眼目睹了一些知名的景象。
例如說去艾菲爾鐵塔的時候一到附近就看到一大堆套幸運繩的,還有要你簽名的簽名黨,如果不知道這些是什麼可以去查一下 YouTube 影片。我看到的時候真的嚇到,因為我原本以為就兩三個,沒想到是二三十個,然後散佈各地,是一個大型集團。
巴黎是我看到最多的,其他就比較少。去柏林的時候在布蘭登堡門一樣有碰到簽名黨,我二話不說直接跑走。在威尼斯的橋上有看到玩球猜謎賭博的那種,但也就這麼一次。
雖然說這些如果有小心避開或是強硬拒絕的話,應該都不會怎樣,但這還是治安上的問題。在台北、東京或是首爾我就不用擔心有人在我手上套幸運繩要我付錢,也不用擔心有人叫我簽名捐款什麼的,自在很多。
食物
在歐洲的時候食物也沒有吃得很習慣,然後很多地方沒進去以前你也不知道是賣什麼的,不像日本韓國會在店門口貼圖片。很多餐我都不知道吃什麼,最後都吃了麥當勞,畢竟麥當勞真的方便,而且點餐都有自動點餐機,既沒有語言問題,也不用跟人講到話(對,就是這麼不喜歡講話)。
韓國的食物就習慣多了,炸醬麵、炸雞、年糕、豬肉湯飯、人參雞…每一個都滿好吃的,而且滿開胃的,滿容易就會吃得比想像中還多。
歸屬感
這一點其實不太知道怎麼精確地給一個名詞,但歸屬感應該滿類似的。
走在歐洲路上的時候你很清楚知道自己是一個亞洲人,然後身邊都是西方臉孔。就算在觀光景點,亞洲人依然是少數。可是走在韓國路上的時候,情況就完全顛倒過來。
會讓我覺得比較有…歸屬感?或者是說有著「出現在這邊比較不奇怪」的想法,「奇怪」在這邊不是一個負面用詞,我的意思是當我在歐洲的時候,我是少數;可是在日韓就不會這樣,雖然你清楚知道這是一個不同的國家,但卻會覺得跟當地的距離好像近很多。
這邊補充一個不相干的,因為我不知道放在哪比較好。我覺得歐美男生跟亞洲男生差最大的一點就是髮型。比較少看到歐美男生有瀏海,就算有也是往上梳,但亞洲男生就會用瀏海蓋住額頭,而且頭髮普遍比較長。
廁所
歐洲要付錢上廁所超麻煩的,我不是不願意付錢,而是我不喜歡硬幣,因為我覺得很重很麻煩,所以我身上都只有紙鈔跟信用卡。我知道有星巴克可以去,有些速食店也可以跟在別人後面什麼的,但整體看下來依舊麻煩。
相對之下日韓跟台灣就友善很多,廁所很好找。我一到韓國的第一天就瘋狂上廁所,上一次賺 0.5 歐元,上一百次就賺 50 歐元,爽賺。
人多的景點先扣三十分
無論景點再怎麼好,人太多就是先扣掉三十分。我真的滿討厭人多的地方。更好的說法是「當我一個人旅遊時,討厭人多的地方」,如果是一群人的話我就可以接受。
我之後有仔細想了一下原因,大概是一個人在熱鬧的地方時更顯得孤寂吧,但如果在一個本來就很冷清的地方,就不會特別覺得有什麼。跟個性也有些相關,有些人就算一個人,也會想要去很熱鬧的地方找別人一起玩,但我不是那種類型。一個人的時候就是喜歡一個人到處走,這時候就要挑一個安靜的地方比較好。
去荷蘭的時候其實我並沒有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過,比較多時間是待在下方的阿姆斯多芬(Amstelveen),是這趟旅行中我最喜歡的地方,也是我住的地方。這邊不是什麼觀光區,滿安靜的。
附近步行也可以到一些當地景點,例如說 Amsterdamse Bos,是一個森林公園,我在那邊散步了整個下午,很舒服。
部落格的威力
之前在韓國時不知道吃什麼,在網路上隨意估狗「大邱 美食」之後找到一個部落客的食記,是賣烤肉加烏龍麵的一間感覺很不錯的餐廳。雖然店裡只有韓文菜單,但那個部落客很貼心地拍了菜單順便加註中文。
實際去吃的時候先表明不會韓文,結果店家居然拿了那個部落客加註的圖片給我看,那時我瞬間明白了 SEO 以及部落客業配的重要性。
因為我同時回想起之前隨意去吃一間炸雞,後面桌的台灣人也一直在說哪個部落客有寫哪間店,前幾天在釜山去吃人參雞的時候,我也是隨意估狗然後就跑去吃,結果發現店裡另外兩組客人都是台灣人。
也就是說,應該滿多台灣觀光客會先估狗有什麼吃的,然後就跑去吃。
就算是韓國當地的店也一樣,語言不通沒關係,反正部落客有寫過,知道是吃什麼的。而且如果這個地點比較冷門,中文資源應該很少,搞不好隨意一找就是某間店。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有台灣部落客來吃那間店的話,就滿有可能吸引到台灣來的觀光客也跑去吃。因此韓國的店家應該要找台灣部落客來業配才對;台灣的應該也找日韓部落客來業配,吸引外國觀光客。
旅行費用計算
好,終於來到這一 part 了,我會連上集的部分一起統計出來。
詳細的交通跟吃的花費太難算因此我就跳過了,這邊只統計機票跟住宿,如果轉機的話我會分成兩個班次,這樣比較好列出來。
日本行
搭乘的班次如下:
1. TSA(松山)-> HND(羽田)
2. HND(羽田)-> AOJ(青森)
3. AOJ(青森)-> CTS(札幌)
4. CTS(札幌)-> FUK(福岡)
5. FUK(福岡)-> SDJ(仙台)
6. SDJ(仙台)-> FUK(福岡)
7. FUK(福岡)-> HNA(花卷)
8. HNA(花卷)-> FUK(福岡)
9. FUK(福岡)-> HNA(花卷)
10. HNA(花卷)-> ITM(大阪)
11. ITM(大阪)-> MSJ(三澤)
12. MSJ(三澤)-> ITM(大阪)
13. ITM(大阪)-> AOJ(青森)
14. AOJ(青森)-> ITM(大阪)
15. ITM(大阪)-> AOJ(青森)
16. AOJ(青森)-> HND(羽田)
17. HND(羽田)-> ISG(石垣)
18. ISG(石垣)-> HND(羽田)
19. HND(羽田)-> TSA(松山)
一共 19 個班次,全部都 JL 經濟艙,一共 45454 元。(為什麼要搭這麼多飛機請參考:非典型微 JGC 修行(JMB 水晶卡)之旅)
總共待了 23 個晚上,4 個晚上靠朋友,19 個晚上自費
住宿費共 18487 元,平均一個晚上 973 元(有住飯店也有住膠囊旅館跟 hostel)
越南美國行
搭乘的班次如下:
1. TPE(桃園)-> HAN(河內)
2. HAN(河內)-> HKG(香港)商務、轉機
3. HKG(香港)-> EWR(紐約)商務
4. EWR(紐約)-> IAH(休士頓)
5. IAH(休士頓)-> EWR(紐約)
6. EWR(紐約)-> HKG(香港)商務、轉機
7. HKG(香港)-> HAN(河內)商務
8. HAN(河內)-> HKG(香港)商務、轉機
9. HKG(香港)-> SFO(舊金山)頭等
10. SFO(舊金山)-> HKG(香港)頭等、轉機
11. HKG(香港)-> HAN(河內)商務
12. HAN(河內)-> TPE(桃園)
CI 河內來回 8629 元
UA 休士頓來回 10793 元
CX 紐約來回 38076 元(商務,國泰 bug 票)
CX 舊金山來回 37311 元(頭等,國泰 bug 票)
12 個班次,共 94809 元
總共待了 40 個晚上,14 個晚上靠朋友,26 個晚上自費
住宿費共 70306 元,平均一個晚上 2704 元(都是飯店或 Airbnb)
中東歐洲韓國行
搭乘的班次如下:
1. TPE(桃園)-> HKG(香港)商務、轉機
2. HKG(香港)-> AUH(阿布達比)商務
3. AUH(阿布達比)-> CDG(巴黎)商務
4. CDG(巴黎)-> LGW(倫敦)
5. LGW(倫敦)-> AMS(阿姆斯特丹)
6. AMS(阿姆斯特丹)-> SXF(柏林)
7. VCE(威尼斯)-> MAD(馬德里)轉機
8. MAD(馬德里)-> BCN(巴塞隆納)
9. BCN(巴塞隆納)-> AUH(阿布達比)商務、轉機
10. AUH(阿布達比)-> ICN(首爾)競標升級頭等
11. ICN(首爾) -> TPE(桃園)商務
EY 台北歐洲來回 67579 元(特價商務艙)
IB 巴黎到倫敦 2424 元
BA 倫敦到阿姆斯特丹 1653 元
U2 阿姆斯特丹到柏林 3294 元
IB 威尼斯到巴塞隆納 2407 元
EY 阿布達比到首爾升級頭等 26256 元
(心得可參考:EY876 AUH-ICN A380 阿提哈德頭等艙體驗心得)
11 個班次,共 103613 元
總共待了 54 個晚上,7 個晚上靠朋友,47 個晚上自費
住宿費共 121417 元,平均一個晚上 2583 元(全都飯店)
花費總結
一共搭了 42 個班次,共 243876 元
一共 117 個晚上,92 個晚上自費
住宿費共 210210 元,平均一個晚上 2284 元
所以機票+住宿,總花費大約是 45 萬新台幣。其實在統計之前我也沒想到會這麼多,對於金錢實在是沒什麼概念。
不過我這趟旅程本來就過的不節儉,如果想省錢的話其實可以省的地方滿多的。例如說機票如果不要升等頭等也不要買商務艙,可以省個五六萬,不要 JGC 修行的話也可以再省個兩三萬。
住宿的部分日本比我想像的還便宜,可能是有滿多天住在 hostel 的緣故。不過之後的行程我都不想住青年旅館,還是喜歡一個人因此只住飯店,住宿費就高了許多(再加上歐美住宿費本來就比較貴)。
心得總結
今年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旅遊,是個十分放鬆的半年。而且開始放假之後變得很沒有時間觀念,我一直到十月中的時候才意識到說:「阿,原來十月了」,對今天是星期幾也不太在意,因為不用上班所以每天都是假日。
原本其實滿期待去歐洲的,因為以前完全沒去過,去了之後發現對歐洲沒什麼太大的愛,最愛的還是日本跟韓國。藉由這半年的遊蕩,逐漸抓到自己理想中一個人旅遊的樣貌——喜歡去沒什麼人的地方,是不是觀光區都無所謂,就算沒什麼可以看的,隨意散步我也很開心;喜歡可以待一整天適合用電腦的住宿,對吃不是那麼在意,隨便走進一間店都可以。
就跟上一集講的一樣,旅遊也是會累的,最累的部分是移動。打包行李、前往另一個地方、check-in、整理行李、check-out…拖著一個大的行李箱真的滿不方便,但也沒辦法,畢竟一次出來這麼久。
短期內應該是不會再旅遊了,這段期間也稍微想了一下之後的規劃是什麼,差不多有個底了,到時候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