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半年又兩個月的程式導師實驗計畫第五期,在前陣子正式告一段落啦!這次一樣也依循著歷屆的傳統來 po 個心得與成果,我們先從成果開始好了。
第五期有陪著課程走到最後的人數是 54 人,但走到結束只代表沒有被淘汰制淘汰,不代表有把課程全部跟完,底下是課程最後的進度分佈:
21~24 週:30 人
17~20 週:15 人
17 週以下:9 人
最後在時限內求職成功的有 14 位同學,分母以 54 來算的話會是 26% 左右,而這次比較不同的是薪水變高了,找到工作的同學中八成以上月薪都有 45k,比上一期再高了一些。
接著來回顧一下第五期跟以往不同的幾個點。
第五期做出的改動
加強課程學習系統
以前的課綱是放在 GitHub 上面,以 GitHub 為主,第五期的話把課綱的內容移到了學習系統上,希望大部分操作都可以在系統內完成:
不過有個缺點就是如果課綱要改動,那就是系統內跟 GitHub 兩個地方都要改,有一點小麻煩。畢竟對外還是以 GitHub 為主,兩邊要同步。
再來就是原本是用 Spectrum 作為面試討論區,第五期後段也把這個功能移到了學習系統內部,在內部有一個面試專區,讓大家可以分享面試心得以及討論。
盡量把討論集中至討論區
剛好第五期碰上了 GitHub Discussion 的新功能,就直接轉到這個很好用的平台上面:
又可以結合 GitHub 又有現成論壇,作為課程的討論區我覺得很棒,不過碰到的問題就是功能跟 Mattermost(一個類似 Slack 的聊天軟體)有點重複,有些人還是會選擇在那邊提問而不是在這裡,或還是有些人習慣私訊提問,讓這邊的使用率沒有到很高。
助教制度的完善,而我退居二線
第五期的助教跟課程相關活動都交給兩位第四期的助教 Minw & Clay 負責,負責由他們帶助教開會以及討論,第五期的活動也是由他們兩個籌劃,而我在課程中的角色逐漸退居於二線,有點像是固定每週出來講講話以及特殊活動才會出現的課程吉祥物。
由於這次第五期期中的時候疫情依然嚴峻,所以這一期完全沒有官方的線下聚會,唯一一次期中聚會用了當時正潮的 Gather,地圖也是很 carry 的學生畫出來的,整個都弄得很用心:
期末專案的常態化
比起歷屆,這次做期末專案的人明顯變多了,而做出來的成果也變得更完整了,跟以往一樣,專案主題都是交給學生自行決定,我則是偶爾給一些建議或是跟他們說哪些功能可以放到後面再做,底下是這次的一些期末專案,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第五期心得以及關於第六期
這一期對我來說感受最深的,莫過於前面提到的「退居二線」,這點我在第四期的檢討心得裡面就提到過一次了:
我想當的是第一線的老師,是在教學現場教課的那種。而第四期確實讓我有種,我好像漸漸遠離那個現場的感覺。不過助教改作業是必然會發生的,因為學生人數變多了,我一個人沒辦法負荷這麼多作業。而且我改作業其實也不一定會比助教好,因為助教程度其實更貼近學生一點,許多地方會比我做得更好。
想要把自己移回教學現場,可以想想看除了改作業以外有沒有什麼其他方法,例如說不定期直播帶 workshop 之類的,或者是多錄一些教學影片?
這一期的作業更依賴於助教了,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助教在改作業,而我檢討裡面提的其他方法,這一期採用的是「定期直播」,基本上我每一週都會開直播開放提問,讓大家問各式各樣的問題,試圖用這種方式增加自己對課程的參與度。
但我自己覺得成效不是很好就是了。
眼尖的人會注意到第五期跟以往不同的一個點在於沒有期中心得,為什麼沒有期中心得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我沒有太多心得可以寫。這讓我意識到了積極參與的重要性,很多事情並不是從旁觀看就會有心得感想,你必須實際參與,必須真的下場比賽,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退居二線之後我才意識到親身互動的重要性,以前那些教學的心得跟反思都是從與學生交流以及問答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現在這些交流分散到了學生與助教之間,就變成了我自己沒有什麼心得,我也不知道課程的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未來如果開了第六期,我會認真考慮把助教制度拔掉看看,作業我來改,問題也是我來回。但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覺得這樣會對學生比較好」,只是因為我覺得這樣會對課程的改善跟檢討比較有幫助。
在對於教學的反思一文中,我是這麼說的:
上述是前陣子累積的一些有關於教學的心得。趁著自己還記得時趕緊寫下來,否則過一陣子又會忘記了。
這篇教學的心得跟以往滿不一樣的,以前比較多的是針對教學內容的心得,這次比較多是心態面的東西,這一次的教學中我自己的心態確實跟以往有點不太一樣,但確切原因我也還不知道。
當初沒有寫得太明,但心態面我指的其實是,這一陣子我對教學產生了一種倦怠感,是一種提不太起勁的感覺,跟以前都不一樣了。就像我年初時說的一樣:
我沒有覺得大家都一定要繼續前進,停在原地也是自己的選擇,而這選擇沒有對錯。但對我自己來說,我就是沒辦法接受自己原地踏步。所以如同開頭所說的,在這種心不足力也不足的狀態之下,才會感受到不安與愧疚吧,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事,可是卻又提不起勁來。
如果要用個專有名詞來形容,我想這或許就是 burnout 吧?
在第四期的心得裡,我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條永無止盡的路,我還在路上走著,而且一直都覺得沿途風景挺有趣的,暫時還沒打算要停下來。
但我現在打算要暫時停下來了。
第六期如果照第五期模式開的話,課綱跟作業也都可以沿用以前的,可以完全複製第五期的東西繼續做下去,要繼續開的話絕對沒有問題,但我自己沒有辦法接受。
我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在教學倦怠的狀況之下,繼續開設這種應該要付出更多心力的課程,也沒辦法接受新的一期在沒有更好的改動及調整的狀況下繼續做下去,就算有學生可以接受,我自己也會過意不去。
我想了想,會有倦怠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對於教學,自己的想法不同了吧。以前剛開始做的時候,因為是從零開始,只要能做出一點東西就覺得自己不錯了,有個 60 分就是及格。但是當重複的事情一直做的時候,就會想要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標準,可能要 80 分才算及格,對於自己的要求變高了,但卻達不到對自己的要求。
所以,就如同之前在粉絲專頁就講過的,第六期短時間內是不會開了,先讓我休息個至少半年到一年左右,我需要一些時間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以及在教學上想達成的目的跟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很感謝第五期的助教以及其他前幾期的學生們的付出,一起營造出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以及線上小樹屋這個溫馨的環境。也很開心看到第五期的學生們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正式踏入這個產業。
而還在學習的同學們也不用擔心,第五期的資源都會一直在那邊,有問題的話問我我也會回,作業也是會由我來改,只要繼續前進,就會離想去的目標愈來愈近。
第五期就這樣正式告一段落啦,我要去放假了,希望充電一陣子以後可以強勢回歸,帶來更好的課程。